微信联系
微信扫描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
13826500758
隐藏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给道路交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道路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为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提供决策依据,还是交通秩序管控和事故预防,都离不开及时精准的交通情报研判。情报研判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重要的警务资源和工作基础之一,实施情报研判主导警务战略,不断增强情报研判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情报研判工作机制,深化情报研判成果应用,引导交通警务决策,才能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效能,助力构建现代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一当前交通管理情报研判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始终强调“要建立健全部、省、市、县四级交通安全动态监测、常态研判、精准预防工作机制;深化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应用,健全人、车、路动态化、差异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分析研判成果应用,发现突出风险、重大隐患和苗头问题,综合运用报告、通报、预警、提示、曝光、督办等手段及时督促整改消除”。国内各级交警部门逐渐意识到情报研判在构建现代交通安全防控系统中的重要性,但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程度差异较大,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情报研判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到位。
情报研判工作是实现交通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交警部门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打击交通违法和构建现代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和民警对情报研判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开展情报研判工作没有头绪, 认为研判与否、应用好坏,成效不明显,甚至认为情报研判主要是刑侦、技侦部门的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情报研判对交通管理的作用,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重经验,轻研判。
(二)情报研判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当前,大部分交管部门未建立起健全的情报研判工作机制,信息采集、分析研判、预警通报、实战应用、反馈监督等各个环节流转不畅,整体作战合力不强,影响了工作效能的发挥。二是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流转反馈缺少硬性的制度保障,难以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各级交警指挥中心作为情报研判的牵头部门,枢纽作用发挥不明显,辅助决策,服务实战等职责履行不到位。四是各部门之间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协调,容易造成研判与整治工作脱节的现象,情报研判对打、防、控、宣实战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三)情报采集的广泛性、支撑性较弱。
一是当前用于分析研判的数据侧重于交通流量、交通警情、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等交管部门的内部数据,对交通运输、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网络舆情等外部信息采集还缺乏相应的渠道接口。
二是大部分交管部门未建立起“大数据资源池”,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平台,信息的完整性,关联性不强,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静态信息多、动态信息少;事后信息多、预警信息少;单一信息多、综合信息少;表象信息多、深层次、关联性信息少。
(四)缺乏稳定、专业的研判队伍。
目前,各级交管部门大多依托指挥中心开展情报研判工作,但由于部门职责不明确,普遍存在“重指挥、轻研判”的现象,情报研判工作时紧时松, 缺乏分析研判的连续性、动态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缺乏一支稳定、专业的研判队伍,大部分从事研判岗位的民警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综合分析研判的能力相对薄弱。
(五)情报研判的广度、深度不够。
当前,情报研判普遍基于“过去时”数据,对“进行时”和“将来时”数据研判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判只触及表面,数据之间关联性分析不足,不能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苗头性的结果,未能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预警性信息,服务实战的效果不明显。
(六)研判手段的专业性、智能化不足。
当前,虽然交管情报研判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手段比较传统,普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特别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分析研判的意识、方法明显不足,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作用发挥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福州开展全息智慧情报研判的工作实践
福州交警支队依托“情、指、勤、督”融合指挥机制,充分发挥情报主导警务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的情报研判工作机制,形成“交通状态研判、交通警情研判、交通安全研判、交通违法研判、合成侦查研判”五位一体的情报研判体系,服务于交通管理工作。
(一)组建情报研判专业团队。
支队依托交通指挥中心,整合抽调6名警力组建情报研判专业团队,包含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专业人才,并设置综合管理、情报收集、分析研判、情报应用等岗位。
(二)开展全息情报数据搜集。
没有全面、精确的信息资源,情报研判就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支队全面开展全息数据收集工作,为开展情报研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整合支队各部门及跨警种部门业务系统查询权限,完成交通状态、交通警情、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车驾管及跨警种等公安内部数据搜集;二是接入互联网高德拥堵数据、交通运输部门浮动车
本文原刊于《智慧交通》杂志5-6月刊